夏莹博客 |
大二班:课程故事——我的家乡南京 发布时间:2021/9/23 20:21:21 作者:夏莹 点击:13834 一.主题价值 南京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的父母是第二家乡,幼儿天真认为父母的第一家乡也是自己的家乡,而对真正的家乡南京缺乏一定的认识与归属感。那这个主题是否有开展的必要? 思考: 有必要,幼儿是课程开展的主体。经过前期经验调查发现,幼儿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,南京就是他们的家乡,该主题可以从小增进他们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。《指南》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:中班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、市、区名称,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。因此,无论是从幼儿的经验出发,还是从课程目标出发,家乡的主题都有开展的必要性。 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老南京的氛围,先天的地理位置是否便于开展南京主题? 思考: 可以开展。了解南京并非只局限在了解南京的历史,现代化的南京更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。 主题目标: 1.能说出自己家乡省、市、区的名称,了解家乡南京的名胜古迹和特产。 2.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南京的认识。 3.感受南京的变化,体验做南京人的自豪,萌发爱南京的情感。 主题线索: 线索一:我知道的南京 线索二:南京特色有哪些 线索三:我是南京人 在参考之前关于南京主题课程经验的基础上,我们根据当前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问题对本主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。 1.在主题目标方面,增加了“感受南京的变化”,目的在于让幼儿更全面的感受南京,包括老南京和现代南京,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老南京。 2.在主题线索方面,线索更加系统化,线索之间变成逐层递进的关系。 二.主题进行时 线索一:我知道的南京 为了解幼儿关于南京的已有经验,教师进行了现场采访。 问题1:你知道南京是什么吗? 稀饭:南京就是带来好运的地方。 欣怡:南京就是爸爸妈妈上班的地方。 蜜桃:南京就是我们中国。 妮妮:南京是一座城市。 问题2:关于南京你知道什么? 萌萌:南京有碧瑶花园幼儿园。 妮妮:南京有华采天地。 思含:南京有鱼嘴公园、绿博园。 象儿:南京有红山动物园。 问题3:家乡是什么? 象儿:家乡就是老家。 嗨皮: 家乡就是家人居住的地方。 十全: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。 宝哥:家乡是我们出生的地方。 反思: 1、如何帮助幼儿初步感知“省、市、区”? 具象的地图:中国(大公鸡)——江苏省——南京市(小海马) 2、如何丰富幼儿对南京的认知? 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: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着幼儿“游南京”,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。 3、如何促进幼儿对家乡的理解? 首先明确家乡是什么,对家乡南京的具体认识放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慢慢感知。 漫谈之后,孩子们对南京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,于是我们一起踏上了家乡南京的探究之旅...... 线索二:南京特色有哪些 南京的特色有很多,可研究的事物也很多。教师们商讨后,选取了一些和幼儿生活经验比较贴切的内容作为预设研究内容:有南京的建筑,南京的特产、南京的文化。其中具体的研究内容各班跟随本班幼儿的实际兴趣和需要来生成。 南京的城墙 《城门城门几丈高》体育游戏让幼儿逐渐开始关注南京城门。在孩子现有经验中,他们对个别城门有一定了解,但对于城门城砖,了解还浮于表面。恰逢春游计划前往中华门,不如以城墙为契机,帮助幼儿打开对于南京古建筑的了解。 1.回归幼儿,寻找幼儿的问题和兴趣 线索一:我知道的南京 线索二:南京特色有哪些 线索三:我是南京人 在参考之前关于南京主题课程经验的基础上,我们根据当前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问题对本主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。 1.在主题目标方面,增加了“感受南京的变化”,目的在于让幼儿更全面的感受南京,包括老南京和现代南京,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老南京。 2.在主题线索方面,线索更加系统化,线索之间变成逐层递进的关系。 建筑篇: 南京的城墙 《城门城门几丈高》体育游戏让幼儿逐渐开始关注南京城门。在孩子现有经验中,他们对个别城门有一定了解,但对于城门城砖,了解还浮于表面。恰逢春游计划前往中华门,不如以城墙为契机,帮助幼儿打开对于南京古建筑的了解。 1.回归幼儿,寻找幼儿的问题和兴趣
家长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,还可以是课程的建构者。赋权给家长,更能带动家长与教师共构课程的积极性。
热情高涨的家长们利用周末都已经带孩子去过了各种城门参观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春游前往中华门参观,它的意义又在哪里? 认知方面:不同幼儿有不同经验,可利用实地探索的机会,帮助不同幼儿积累、巩固经验。 操作方面:集体探索城门城墙,有利于寻找幼儿对古代建筑共性的兴趣点及探究点。 情感表达方面:在实地探索的视觉冲击后,幼儿对于城墙的表现与创作欲望会增强 总结:经过了一系列的活动,孩子们对于南京城门有了非常丰富的探究。看似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古代南京建筑,在“玩”的过程中,慢慢走进了幼儿的生活。
在造桥的过程中,幼儿不仅丰富了对南京各种桥的认识,还产生了自豪感。
以长江大桥为例
特产篇 南京云锦: 某天,麒麟带来了一副由云锦拼贴成的小人画。他向小朋友们介绍:这是云锦做的哟!小朋友们“理所当然”地认为:云锦就是麒麟带来的那一幅画,尚未建立对云锦的正确认识。考虑到班级有蚕的资源,教师决定带幼儿深入探索云锦。 在了解到云锦是由蚕丝制成后,加上班级里正好有蚕宝宝的蚕茧,我们犹豫是否带领幼儿尝试煮茧抽丝,感受云锦的材料的加工过程。 教师决定把权利交给孩子,继续进行讨论。
当主题开展陷入瓶颈时,家长资源(金金妈妈带来一本介绍南京的书籍)给了教师很多启发。
初识野菜 露露:老师,我要画一画野菜!
我对家乡说
三、主题后反思 幼儿丰富了对家乡的认识 通过家乡南京主题的开展,幼儿对家乡有了更全面、更深刻的认识。实地游览、调查了解、合作创造,幼儿在多途径的探索中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、最丰富的经验,在此基础上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南京的认识,巩固已有的经验。 幼儿萌发了对家乡的情感 建造南京的城墙、大桥,制作云锦折扇,品尝金陵美食,感受南京文化,体验导游工作,幼儿对每一件事物的探索都是满怀激情。在这个过程中,油然而生的那种自豪感真实地体现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。幼儿真正在看、玩、做的过程中,自然实现了和家乡的情感联结。
![]() 请您评论(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)
游客不能评论。[请登录]
|
|
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.00611.final 035 ALL RIGHTS RESERVED © 2004-2025 管理登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