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晶博客 |
SSF中小学数字化管理一站通,为教育信息化做实事。 |
0—6岁儿童心理健康保健知识 ——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:2021/12/15 9:00:30 作者:王晶 点击:9954 0—6岁儿童心理健康保健知识
一、宝宝在成长 心理健康很重要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,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。 儿童心灵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。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不在子女身边,与孩子聚少离多,沟通较少。而多数由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,亲情缺位使儿童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困惑和问题,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儿童缺少来自父母关怀,产生“亲情饥渴”,甚至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偏差,个体成长和发展受到影响。 因而,需要像关心身体健康一样,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。 二、妈妈请抱抱我 (一)0~3岁阶段,儿童的突出心理需求 深厚的亲情是促进孩子身心发育的起点:孩子一出生就需要母爱,这种爱使孩子获得安全感、满足感、依恋感。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对某个亲近的人形成依恋,就会影响他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,变得孤僻、离群,不愿与人交往。 安全感是儿童渴望稳定、安全的心理需求。父母应坚持做到对孩子的稳定陪伴,陪伴过程中情绪情感稳定,家庭关系稳定,将有助于孩子情绪稳定,性格坚定平和。 (二)3~6岁阶段,儿童的突出心理需求 渴望获得父母的肯定、赞美和认同。家长要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表现出来。 3~6岁是儿童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。儿童最初通过与父母交往,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。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,体贴关爱;待人接物大方得体,与周围邻居朋友友好相处。要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,在安全的环境中参加户外活动。 三、大手拉小手 沟通和陪伴 父母应给予孩子以足够的稳定的心理依恋,如对孩子尽量多搂抱,抚摸。母亲的体温、心跳等,都是对孩子最良好的刺激,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安全和满足。 (一)有效陪伴孩子,做到四要四不要 1. 要真诚,不要欺骗 父母和监护人对孩子说话要算数,说到做到,如果做不到就不要随便承诺,更不能说假话欺骗孩子,应做到言行一致。在外出务工前宜提前告知,不能骗孩子,不能偷偷离开。出远门之前,告诉孩子你要出门务工,让孩子有个适应期。 2. 要关爱,不要吓唬 父母在外地时,要经常向孩子表达关爱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和温暖。在春节、“六一”儿童节和孩子的生日等重要节假日尽可能陪伴孩子。如果无法做到,尽可能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交流,让孩子感受到关爱,满足孩子被爱的心理需求。 不要吓唬孩子,尤其是“如果你不听话,妈妈就不要你了!就不回家了”,孩子的世界非常单纯,还不能理解这一类的玩笑,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激烈的反应,要理解孩子在分离期的心理感受。 3.要主动,不要忽视 父母要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,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历程,及时了解、掌握他们的生活、学习和心理状况,了解孩子面临的困难及心理需求,经常给予引导和支持,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给孩子带来被忽视、被虐待的感觉。 4. 要温情,不要打骂 摈弃“不打不成材”的陈旧观念。不把因疲劳、压力导致的厌烦愤怒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。对于孩子出现的失误,不轻易批评、责备、打骂。 (二)善用远程沟通 祖父母等监护人应尽量学会使用手机、电脑等方式,让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孩子通过视频进行沟通。 1. 如果条件允许,父母要保证至少每天和孩子视频一次,多和孩子沟通交流。 2. 视频时,可通过眼神、脸部表情、肢体动作和声调变化等,与孩子互动、游戏,表达爱和关心。 3. 父母要和孩子讲父母的去处,做什么工作,并告诉孩子,父母虽然在外面工作,但时刻都想着孩子。 4. 当父母和孩子视频时,父母应停止手中所做的一切事情;如果父母继续做事情,在另一端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对他所说的事情不在乎。 (三)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1.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多找机会回来陪孩子,或者父母在假期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,面对面的沟通是高质量的陪伴,更有助于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,温暖孩子孤独的心灵。 2.父母尽量选择气氛愉悦的环境和恰当的时机与孩子进行沟通,多关心孩子的心情、情绪、冷暖、与周围人相处的情况。 3. 父母在和孩子面对面沟通时,应表达认真倾听的语句,如重复孩子语言中出现的字眼,适当用“嗯”“啊”“是这样啊〞来回应孩子,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,有助于孩子敞开心扉。 4. 理解孩子的感受,当孩子难过或感到伤害时,父母应承认并理解孩子的感受,“告诉我,发生了什么事?”“我知道”“哇,这不错!”“这是很可怕的,你一定很伤心吧。”“我明白你一定很不开心。” 5. 父母在和孩子面对面沟通时,应表达支持和鼓励的语句:“我小时候,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。”“我知道你有能力自己处理。”“想一想,我觉得你一定会想出解决办法来的。” 6. 父母要多站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,增进与孩子的相互理解,减少孩子对父母不在身边的误解。 (四)多与老人沟通—感恩、关心 1. 安心外出务工与家人的支持分不开,老人看护孙辈是对年轻父母的帮助与支持。 2. 外出打工的父母多关心祖父母,经常与祖父母交流、沟通,给予安慰和帮助,多传递对祖父母的关爱,体谅老人在家看孩子的不易。 3. 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,年纪较大,文化层次不高,在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。父母要经常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与照顾孩子的监护人进行定期沟通,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照顾、学习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。 (五)良好的开端,始于故事和游戏 父母回家时,尽量多陪伴孩子,一起谈心交流,一起做游戏、玩耍,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书、学习,给予更多亲情关爱。 玩是孩子的天性。经常和孩子玩“开火车”“过家家”“捉迷藏”等游戏不仅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,而且可以增加孩子的自尊与自信,让孩子心理更健康。 •做亲子游戏时,要表现对游戏的兴趣。和孩子商量着玩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。父母和监护人要和孩子一样投入、专心玩耍,短时间专心投入,比长时间的敷衍更有效果。 •积极地关注与倾听。倾听会让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关注和爱意,让他更想展现自己。同时孩子在游戏中所表达的内容,可能是孩子想对你说却不敢或不知如何开口说的心里话。父母和监护人多听孩子说,可以更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。 •多问开放式问题。少问“是不是”、“对不对” 等封闭式问题,多问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多动脑筋思考问题,如和孩子一起看蚂蚁搬食物,“它们正在做什么呢?它们搬回去会怎么分配食物呢?”“为什么小蚂蚁像我们人类一样也要吃东西呢?” •游戏中遇到问题,要试着让孩子自己解决,游戏是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。例如,当孩子搬不动积木箱时,可以问问孩子“现在怎么办呢?”多些耐心,和孩子一起享受打开箱子,搬出积木,解决问题的成就感。 多与孩子一起看图画书,多讲故事、念儿歌。亲子共同阅读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互动,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交流情感,让全家一起度过轻松愉悦的欢乐时光。 •由父母和监护人朗读图面书中的文字部分,孩子阅读图画等其他内容。 •遇到角色较少对白较多的图画书,父母和监护人可以带领孩子进行角色扮演。让孩子融入到故事中,学习体验身为不同角色状态下的情感,有助于建立换位思考和同理心的能力。 •在现有的故事情节基础上,进行再创作,如修改不喜欢的情节,续写故事等,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![]() 请您评论(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)
游客不能评论。[请登录]
|
|
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.00611.final 097 ALL RIGHTS RESERVED © 2004-2025 管理登录 |